当前位置:首页育儿宝典

隔代育儿的分娩视频(隔代育儿分娩现场)

时间:2023年04月11日 阅读: 评论:0

隔代育儿在国内很常见,隔代育儿最忌讳什么?

隔代育儿在我们中国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,很多的年轻爸妈的工作非常的繁忙。他们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,没有时间去管孩子,所以说就会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老爷去教育孩子,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隔代教育的一些禁忌。

一、对孩子过度溺爱。

爷爷奶奶一般对孩子都是非常喜爱的,恨不得自己天天跟孩子黏在一起,很多的小朋友就是这样被惯坏的。但是对于爷爷奶奶来说,他们在有生之年能够看见自己的孙子孙女茁壮成长,这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,所以说他们就会尽力的对孩子好。而我们平时也可以跟长辈先商量一下,告诉他们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,也要告诉他们,这样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。

二、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。

很多的爷爷奶奶在发现孩子犯了一些错误之后,为了不让孩子的爸爸妈妈去拼命,他们爷爷奶奶就会帮忙把这些错误给隐瞒起来,这种现象也是让小编非常没有想到的。如果说我们让孩子养成一种撒谎的汉堡病的话,也会让孩子永远都不能改变,因为一个小的谎言,我们需要用多个谎言来弥补。所以说小编也是比较希望爷爷奶奶能够正确地面对孩子的错误,能够积极地帮助孩子改正他们的错误,这样的话也能够让家长好接受一些。

三、总结。

如果说大家的工作不是特别忙的话,其实把孩子带在身边来养育,这还是比较好的,因为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溺爱,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。可能孩子要什么东西,爷爷奶奶就会买什么东西,我们之前给孩子建立的一些比较好的习惯,也会被破坏。平时一定要跟家里面的老人沟通。

现代常见的隔代育儿,到底是处于无奈还是最好的办法?

隔代育儿,注定是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争议、备受吐槽而又绕不过去的话题。

当下的中青年职业人群,普遍生活在高压力、快节奏、高人口流动性的社会环境中,隔代育儿成为越来越多家庭“不得不”的选择。有统计数据表明,一线城市夫妻均在职的家庭中,祖辈参与第三代抚养的比例高达80%以上。有的家庭甚至采用了“全包”模式,祖辈不仅包揽孙辈的衣食住行,而且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育功能,父母倒像个配角甚至是友情客串,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质量都严重匮乏。

隔代育儿这件事,现在大部分人的观点比较一致,认为这是个弊大于利的事。尹建莉老师在《最美的教育最简单》一书中指出“隔代抚养隔开了生命间的联结”,深以为然。事实上,隔代育儿最大的好处就是解放年轻父母,为他们腾出了职业发展和社交休闲的时间,而对孩子教育本身,以及家庭伦理亲情来说,却是影响不小,处理不得当甚至能带来摧毁性的打击。

听起来很是让人心寒?老人为子女孙辈付出那么多,还不落好。

其实,不落好的并不是带娃的老人,而是这个模式本身的弊端。

一直以来,对隔代育儿的诟病,逃不出这么几个关键词:溺爱、落后、简单。

没错,祖辈带娃确实容易溺爱和包办,容易养成孩子自我中心、任性霸道、缺乏自控能力和独立精神的不良性格。比如,许多老人招架不住孩子的哭闹给他们买零食、玩具,但一边掏钱一边满是抱怨,孩子虽然得到了但内心仍有匮乏感,于是反复出现购买欲望;有的老人口头上重视规则和礼让,但遇到孩子需要克制自己、受点“小委屈”的时候,行动上可能就做不到;还有的追着孩子喂饭、把牙刷牙膏都伺候到孩子手边,好像这些不是孩子自己的事,而都是大人的事。

没错,祖辈带娃确实存在观念陈旧落后的问题。比如把屎把尿容易打乱孩子自身生理功能的发展节奏,已被很多年轻父母放弃,但老一辈恐怕还是不太能接受;很多年轻父母接触到了“自由的孩子最自觉”这样顺应天性、柔和美好的教育理念,愿意给孩子探索各种事物甚至搞点小破坏的自由,但是在老人们的眼里就是“太宠”、“惯坏了”。

没错,祖辈带娃确实不太可能有多么科学、精妙的方法,很多事情他们只能凭过去的经验和当时的心情作出简单化的处理。面对不听话的孩子,很少有老人能够逃脱讲道理——批评——责骂(打)的“三部曲”,耐下性子倾听孩子内心声音、接纳并疏导孩子的情绪。

但是,这些吐槽似乎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。如果能够在家庭里建立良好的角色秩序,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抱着为孩子健康成长而完善自身、和谐沟通的信念,隔代育儿这个事即使必须存在,问题也并不是无解。

而这一点恰恰是最难做到的。

所以我觉得,隔代育儿的根本症结,一是关系,二是界限。

我的闺蜜晓琪,曾经经历过一段一地鸡毛的带娃岁月。

晓琪是个幸福家庭的独生女,性格温婉,知书达理,大学毕业后在外企工作。由于丈夫是“凤凰男”,晓琪娘家的条件又很不错,小俩口婚后就与岳父母住在了一起。儿子出生后,自然也是岳父母承担带孙重任。一开始,荣升为外公外婆的晓琪父母兴致高昂,不亦乐乎地替工作繁忙的小夫妻俩打理着娃的一切,一家五口忙碌而温馨的小日子,让晓琪很是满足。
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带娃的辛苦繁忙超过了预期,也超过了老人的承受能力,抱怨、不满的情绪逐渐抬头且不断加重。特别是晓琪妈妈,每天他们下班到家,她便启动吐槽模式,无止境地诉说一天下来多累,娃多么难缠,她的晚年生活如何被娃搅得一团糟,言辞之间对女儿女婿颇多责怪,“你们每天早七点出门晚七点进门,周末还时常加班或者有事出去,孩子全扔给我们了,倒是舒服啊!”

小两口体谅母亲的辛苦,总是好言安慰,但时间长了,也不免生出委屈和郁闷:您辛苦我们知道,但我们也没闲着呀!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多大您知道么,何况我们只要在家都是陪娃的,我们也尽力了呀,怎么能说孩子全扔给你们。晓琪妈妈则觉得,自己如此无私奉献还得不到子女的感恩,真是让人心寒。

就这样,母女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,从偶尔拌嘴发展到隔三差五就要为点小事大吵一架,儿子跟着起哄吵闹,一家人大哭小叫乱成一锅粥。晓琪的丈夫不便明说,面对耳边天天萦绕着的负能量,只能私下和妻子抱怨,于是夫妻关系也受到影响。不和谐的家庭关系,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,五岁的儿子长成了一个一言不和就大哭大闹、谁的话也听不进去的“刺儿头”。

晓琪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作了很多努力,通过口头沟通、微信交流甚至书信的方式与父母交流,请求母亲多听听自己的意见,少一点抱怨和指责。然而并没有作用。

有一次,亲戚送给小家伙一缸小蝌蚪,小家伙非常开心,爱不释手。但是第二天发现死了一些,他表现出伤心的表情。晓琪把儿子揽在怀里,想疏导一下他的心情,再给他讲讲小蝌蚪的生长规律和饲养窍门。没想到,外婆一脸不屑地抛来一句“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死了就死了,这玩意本来就活不长的!”事后,晓琪小心翼翼地向母亲建议:“妈,我觉得您前面的说法不太妥当,也许在大人眼里死几条蝌蚪无所谓,但这么小的孩子,应该培养他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……”晓琪妈妈一听就炸了:“你少来这套!我整天带小孩那么辛苦,还要被你挑三拣四,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?!”

这样的桥段举不胜举,只要流露出一点和母亲相左的意见,就会招来严厉的斥责。晓琪意识到,她和母亲之间再也没法进行理性、平和的沟通了。每天一家人被任性难管的孩子搞得精疲力竭,又要经常在彼此的冲突中消耗能量,而冲突又使孩子的状况进一步恶化,仿佛走进了一个死循环。由于过度劳累和心情压抑,她的身体也出现了许多问题。职场上意气风发的晓琪,却剃不了家里棘手的头,觉得自己这个妈妈和女儿都当得好失败。

我特别能理解她的处境和心情,但对她的问题却给不出很好的答案,因为彼时,我自己也同样面临着隔代育儿的困境。

我和晓琪一样,也是个忙碌的上班族,女儿出生后也是母亲帮忙带。我母亲是一个能干自信、在家庭生活中比较强势的人,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来自她的无时不在的关爱,也伴随着无时不在的管控和干预。盘点她出现频率最高的三句话:“听我的就对了!”;“你怎么可以……”;“你做的事情怎么都让人看不顺眼!”

我母亲当上外婆以后,真的是特别尽责、特别精细,女儿的衣食住行搞得样样妥帖,让我非常感动。也正因为这样,就特别累,因为她放心不下、看不惯、忍不住要管的事情太多了。

我常在周末带女儿外出休闲观光,而母亲对我的安排几乎总有意见,不是嫌路太远累着孩子,就是嫌性价比低,经常在我们出门前和回家后唠叨责怪,有时没和我商量就给女儿取消了原本的安排。

当我带女儿完成幼儿园布置的手工制作、义务劳动等的时候,母亲总爱推翻我和女儿的设想。有一次要求孩子们完成一项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,我就带女儿去小区草坪上捡废塑料瓶,女儿干得兴致勃勃,但母亲发现后立刻喝止,还把我好一顿教训:“脏死了,亏你想得出来让小孩做这个!”还有一次,要求孩子们用蟹壳拼制一幅画,母亲对女儿的构思不满意,一定要推翻重来,女儿虽然按照她的意思做了,但明显地有些劳动成果被否定的挫败感,半天都没说一句话。

在我们家有个奇特的现象,当妈的总被自己的妈嫌弃不是个好妈。有时女儿独自在玩个东西,拆拆装装十分专注,没有来“作”大人,我也乐得抓住片刻清闲看几页书,我母亲就觉得不对了,开始教训我:“你怎么当妈的,孩子一个人玩那么久也不管管!”我一脸无辜地说,我知道她在做什么,确认是安全的,而且她自己玩得很开心,这就行了啊,还需要怎么管?母亲见说不动我,就自己冲上去:“宝贝啊,这个不是这样搭的,你看外婆怎么做……”甚至,我给女儿梳的辫子也经常被她拆掉重新梳,还对女儿说:“你妈梳个辫子也梳不好,那么低,扎高点才精神啊!”

凡是我对女儿做的事,我母亲几乎都要习惯性地干涉一下、否定一下。时间久了,女儿不太信任和尊重我这个当妈的,和我产生了分歧就说要找外婆评理,似乎外婆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。

我们绝无意去贬低和否定祖辈带娃付出的巨大辛劳,相反,我们始终心怀感恩。正是他们不计回报的无私付出,正是这种基于血缘绵延的深沉的爱,给孩子们的童年提供了周全的照顾,增添了温暖的亲情底色,也免除了年轻父母打拼事业的后顾之忧。这份常年无休的艰巨劳动的价值,是难以为报的。

然而,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,为了家庭的幸福和谐,隔代育儿中的问题和矛盾又是我们不得不正视和努力去解决的。

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天然密码和精妙设计,违反这种密码和设计,也许能得到眼前短期的效益,却一定会在将来收获长期的麻烦和后患。隔代育儿之所以容易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困境,是因为它本来就违反了家庭教育的角色秩序。

在晓琪的家庭中,她的母亲由于长时间带娃的操劳,内心产生强烈的“付出感”。而当一个人有了付出感,TA就会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、赞美、感恩,特别是希望他人表现出愧疚感。TA会形成情绪主导的思维模式,“我辛苦所以我正确”,当遇到自己为之付出的对象表达分歧时,很难用理性、包容的态度去应对,缺少了换位思考的同理心。耐人寻味的是,由“付出感”附带而来的种种心理需求,当事人很难直接表达,甚至自己都未必意识到,于是习惯以抱怨、指责、发火等等具有杀伤力的方式释放出来。而接收到这种信号的一方则会产生“委屈感”,觉得自己再怎样努力、再怎样迁就对方,还是换不来对方的满意。在一个有付出感和委屈感的关系中,矛盾和争吵的频繁爆发是必然的,很多时候无关对错,只关乎情绪。

而在我的家庭里,主要问题是界限感的缺失。我的母亲习惯了一直以来对我的全面管控,没有分清“我的事”、“你的事”和“我们共同的事”,然后又把这种管控延伸到外孙女身上。她没有意识到,或者说不愿意承认,在女儿的养育中我是主角她是配角,关于女儿教育的方向、原则、路径、方法主要由女儿的父母来确定,她只需要在我忙不过来、分身无术的时候帮帮我就好。

老年人对社会、家庭应尽的责任已经完成,他们的体能、精力以及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已进入衰退期,本该颐养天年。教养第三代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之事,也是勉为其难的事,更不该被视作是理所应当的义务。父母是孩子排名第一的监护人,这个角色无人可以替代。

家庭教育中忌讳多重标准、多种声音,特别是站在“两极”的对立声音,会让孩子难以确立客观理性的判断标准,养成凡事以自己舒服、对自己有利出发的庸俗思维。然而,由于两代人生活环境、教育背景、思维方式的显著差异,指望相互间的分歧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。

因此,但凡有一点点可能自己克服困难的,就尽量不要让祖辈带娃,只让他们时不时享受一下含饴弄孙的乐趣就好。两代人各有各的空间,各有各的生活,彼此独立而又关爱牵挂,这是最理想的状态。

如果实在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,不得不引入隔代育儿模式,那么作为父母也应该充分动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,厘清关系,划好界限,确保每个家庭成员各安其位、各得其所,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开明和谐的环境。

让人头疼的“隔代育儿”矛盾,该如何化解?

在生果果的时候,我妈就打算回家带娃,我们也是这么打算的。可在经历了一场“媳妇与老妈就孩子老是睡不好的情况下是否要服用惊风散”的矛盾风波之后,媳妇就打算第一个娃由我们自己带。

这个小事也反映了现今家庭矛盾分支中普遍存在的分歧,孩子的教养问题。

可以把这个问题称为 “隔代教育” 问题。

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“隔代教育”的国家。

据调查显示,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长大,孩子的年龄越小,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。随着 社会 高龄化趋势的形成,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。年轻的父母在生活、学习、工作压力下,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 社会 问题。

隔代教育是什么?

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相对应存在。老人在儿童教育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,远至原始 社会 ,近如现今,上至皇家贵族,下至平明百姓。

根据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“隔代教育”的调查》显示,近八成城市家庭祖辈参与孩子的教养。在上海,目前0~6 岁的孩子中有50~60%属于隔代教育,在广州,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,而在北京,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%,孩子的年龄越小,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,而此现象农村的比例更大。而据资料显示,近二十多年间的美国,仅约5%—10%的18岁以下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。

隔代教育有着其特殊的优势。

可是,隔代教育也有着明显的不足。

“感觉爷爷奶奶溺爱孩子,孩子一发脾气就哭,爷爷奶奶马上就会去哄,我想去教育时候,爷爷奶奶总是要我由着他来,怎么沟通都没用,我们不好意思多说,怕老人家不高兴,可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,真的困惑。”

“平时我们工作就忙,大多数都是由老人家带着,孩子的教育上现在我们有很多的矛盾。比如孩子放学回家,老人总是给孩子买零食吃,我们说这样就着他吵吵闹闹吃零食不好,不卫生的不要给孩子吃,也教育孩子不要吵着让爷爷买零食,可没多久爷爷还是继续给小孩买。孩子呢,也越来越无视我们的教育了,有什么就找爷爷。”

“我们有时间就陪孩子玩玩 游戏 ,读读绘本,在做家务时候也让孩子多多参与进来,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锻炼一下孩子的独立性。可我老爸总是反对我们这样做,说孩子应该多点休息,吃好睡好就OK了。我们不在的时候就给孩子看一天的动画片,一出去玩就让孩子坐摇摇车,应该孩子做的事情就直接帮他完成了,包办这包办那的,孩子的习惯也越来越坏。”

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这些。祖辈往往抱有慈幼心理,在教育孩子时候会重 情感 轻处理,从而过分地迁就、保护孩子,一味以孩子为中心,不分具体时间与地点满足孩子的要求,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,这样的关爱就演变成溺爱,反而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式,从而阻碍孩子的发展。

有关祖辈与父辈的教育理念的研究,与父辈家长相比,祖辈会更认同“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,家长不能自我批评”的观点,就导致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是更少地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。在父辈提出不一致的教育方式是,他们也更容易因刚愎自用而与父辈产生冲突。

“P-O-X理论”

1958年,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人际关系的“平衡理论”,该理论又被称为“P-O-X理论”。P代表认知主体-H孩子,O为与P发生联系的另外一个人——父母,X则为与P与O发生联系的又一任意对象——祖辈。平衡理论假定P、0、X之间的平衡状态稳定,会使人心态平和,他们之间的不平衡状态不稳定,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。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,恢复平衡状态时,这种紧张感才消除。

所以在家庭关系中,如果与孩子相联系的父母与祖辈之间产生矛盾,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感。要消除这种紧张感,父母与祖辈就需要保持积极的关系。

祖辈与父辈之间的教育方式不同,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不利影响呢?

在矛盾的环境下,孩子体会不到安全感,会产生焦虑感,长期以往得不到消除,更加会影响身心 健康 成长。

父辈要求严格,祖辈要求较低,祖辈呢甚至会对父辈的要求进行干涉,这就让孩子感到两者的标准不一样,没有参照标准,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。

矛盾和冲突尽管并非针对孩子,却是因孩子而起。孩子无意识中投射,会认为这是因我而起,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、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,或者觉得自己不被爱了,产生了自我否定,长期以往会产生紧张、焦虑、抑郁。

要消除这种矛盾,要怎么做?

两代人有思想上的差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,有矛盾与意见分歧就需要相互沟通,以化解分歧,选择最优的教育孩子的方式。可以尝试一下定期组织家庭会议,畅所欲言,分享彼此的想法。

祖辈教育孩子时候应该从理智的角度出发,分清关爱与溺爱的界限,要爱的适度。在孩子 探索 新世界时候应该支持与鼓励,并且鼓励孩子主动发起某种行动或行为,主动解决自己的问题等。

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,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。父母应该认识到,隔代教育只能作为亲子教育的补充,缺乏亲子教育的家庭环境是不完整的。父母应该理清自己的责任,投入更多的精力,采取积极正确方式对待孩子,引导孩子 健康 成长。

首先,我们要知道一个道理,不要把“隔代教育”看成是洪水猛兽,老人们只是在对我们孩子表达爱意时,用错了方式。

分开住独立带孩子最好,如果不能分开住,必须由我们的父母帮忙教育孩子的话,矛盾就不可能避免。化解的方法其实很简单,就如同我们遇到其他棘手的问题一样的解决思路来处理,找出问题点,想应对办法,解决问题。

我们给予老人以尊重,对老人孝敬的前提下,平等的和老人沟通,耐心讲解我们认为该如何教育孩子的原因,有理有据的说服老人。回过头来想想,其实老人对我们的孩子那么将就或者顺从,感觉他们也有想到在我们小时候给予我们的太少,补偿到我们下一代的心思。

“隔代 育儿 ”最大的问题就是“儿”,因为是牵扯到我们的下一代,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把普通的问题想得严重化了。而我们的老一辈,年纪越长,有时候越像一个老小孩,固执、偏激、叛逆且情绪不受控制。所以,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,尽量也不要伤害到“老小孩”的心。

先分析一下产生的问题:

1、养育问题:老一辈的人,物资匮乏,没吃过或者对吃的、玩的东西有一定的偏执。现在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,各种零食也层出不穷,不光是耀花了小小孩的眼,也闪到老小孩的眼。各种零食、水果、玩具等等,感觉有时候小小孩没看见,老小孩都要指着东西问“这个买不买”,更别说小小孩自己主动要求买的东西了。

2、教育问题:最头疼的就是教育小小孩时,老小孩在旁边帮腔、打诨、掩护、指责,还有就是趁着我们不在,胡乱教育,导致小小孩形成不良的性格及习惯等等。

我们想想解决方式:

1、与其争吵,不如讲理。

一定要和自己的父母讲得清楚明白讲得透彻,零食玩具或者错误的教育方式,将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,劝解他们以后不要乱买或者乱教孩子,不要一昧的指责。还要和他们说一点的就是,哭是孩子的一种手段,不要孩子一哭就要去将就孩子,该严厉是就要严厉,别怕孩子哭,我们也不会怪你们把孩子弄哭。

2、单独教育时,给自己和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。

不要在我们父母在旁边的情况下,教育孩子,特别是很重要,需要很严厉的教育的时候。单独到个房间,和我们的孩子说道理讲原因,可以严厉,但不要语言暴力,避免吓坏孩子。

3、定好规矩。

和父母谈好,哪些教育或者管理由他们负责,哪些由我们自己负责,互补干扰。孩子慢慢也知道,想干什么需要得到谁的同意才行。比如,孩子明天想吃鱼不想肉,就给婆婆说,想买零食或者玩具则需要爸爸妈妈同意。

有时候,我们的父母教育方式也有可取之处,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大力赞成他们,让他们觉得帮我们带孩子,不光是如同保姆一样只是做个饭而已。并且,我们对我们父母的态度,是教育小孩如何孝敬的一面镜子。

所以,化解“隔代教育”矛盾最重要的就是:尊重孝敬,道理讲明,说话艺术,不要发火。其实,有一个重点就是,不管是我们还是我们的父母,在养育我们的孩子这件事上,都是为了孩子好。

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,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,会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抚养和教育。隔代教育也成了许多家庭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。其实隔代教育既有优点也有缺点,家长们要对隔代教育有个正确的认识,两代人互相理解,改善缺点,一起做好它。

首先来说一下隔代教育的好处:

矛盾和沟通:

两代人观念不合是隔代教育中出现矛盾分歧的主要来源,当矛盾出现了,年轻的爸妈们该怎么做?

家长们别劈头盖脸地指出老人的错误,换种方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比如你不想老人喂孩子吃某种东西,千万别对老人直接指出:“妈,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,不要给孩子吃这个东西,你怎么不听呢?”。换一种方式说,比如:“妈,您今天辛苦了,记得要多休息,今天听同事讲她给孩子吃了XXX(你不想老人喂孩子吃的东西),医生说吃这个对孩子不好”。换个角度对老人来说就更容易接受,而且老人也愿意改正。

可以事先沟通好双方都认可的 育儿 方式,双方达成一致意见,就可以大大降低后面的矛盾出现几率。同时要特别注意,两代人有问题进行沟通的时候,要尽量避开孩子,这会对孩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。

最后几点忠告给妈妈网的年轻父母们:

1、请你们正视隔代教育,隔代教育未必一定差。当出现问题时,两代人可以坐下来好好沟通,没有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,换个角度看待问题,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2、其次,多理解老人们,这个阶段的他们本该安享晚年,过着退休后的安逸生活,赏花钓鱼、怎么舒服怎么来。但为了让年轻人好好拼搏自己的事业,他们放弃了自己安逸的晚年生活,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。请珍惜家中帮你带孩子的爸爸妈妈,多理解他们、尊敬他们。

3、与孩子共同成长是很重要的,错过孩子的童年是无法弥补的。现在是网络时代,希望年轻的爸爸妈妈从网络的虚无感中走出来,一定要踏踏实实地从生活点滴做起。孩子就是你的作品,如果这个作品培养得不好,它的影响将是终生的,这不像机器零件坏了可以重新换,孩子的成长没有第二次,希望家长们特别重视。

隔代育儿,真的那么糟吗?老母亲看完“别人家隔代育儿”开窍了

目前,隔代养育是诸多家庭共同的现状。

父母打工无暇照顾孩子,孩子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代为照料。

隔代 育儿 ,真的有那么搞糟吗?

01

说起隔代养育问题,不得不提就是芒果综艺《婆婆和妈妈》中,麦迪娜和姜潮妈妈。

仅仅一个 育儿 矛盾,老母亲隔着屏幕就代入感就十分强烈。

麦迪娜,正与宝宝一起玩“宝宝逃学”的亲子 游戏 。

姜潮妈妈看到宝宝手里的拖鞋,立刻起身冲向前去抢走宝宝的拖鞋。

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,教育家肯·罗宾逊曾经说过:

" 游戏 是我们学习理解和体验周遭世界的一种最原始的方式。"

当宝宝爬在地上玩拖鞋,成为这对婆媳之间隔代养育的分歧。

姜潮妈妈传统的 育儿 观念,加上本身就有洁癖和强迫症。

所以, 觉得地上有各种细菌,不想让孙子总是在地上爬着。

麦迪娜 主张放养式 育儿 ,认为这是在解放孩子的天性,没有什么不妥。

在 育儿 方面,双方都认为是为孩子好,不肯妥协一直争执不下。

姜潮妈妈,最终还是把孩子放下,置气般的说道:

“反正孩子是你们的对吧,我是奶奶,我只是建议。”

“最终决定权还是你们呀,其实每次我也阻止不了你们。”

麦迪娜听完婆婆的话,也只能“自嘲式解围”:

觉得男孩子养得太娇气了不好,吐槽自己“可能我太放养式地长大了吧”。

简直是 大多数老人带娃家庭中新观念与传统观念共存的真实写照 。

02

隔代养育之间的矛盾,几天几夜也说不完。

不如先看看,这些又野又上头的隔代亲吧。

“有种冷,叫做你奶奶觉得你冷。”

全世界的奶奶感觉一听到冬天、降温,

就巴不得把家里的厚衣服全部翻出来。

于是,老母亲送娃去上学的路上,

会发现孩子身上,全是奶奶沉甸甸的爱。

裹得跟个小白熊似的,摇摇晃晃。

老母亲一伸手摸孩子的后背,

全是穿太多捂出来的汗!

就像早起的碟中谍,老母亲脱一件,奶奶套一件!

一来二往就养成了 摸宝宝颈后、后背!

如果宝宝 后背温热:衣服刚好;

如果宝宝 后背多汗:衣服穿多了;

如果宝宝 后背冰凉:衣服穿少了。

儿童穿衣指南

(具体根据孩子的状况,增添衣服。)

25 左右,穿长袖衬衫或者薄T恤;

20 左右,内衣+外搭线衣,或者长袖T恤+马甲;

15 左右,内衣+针织毛衣+薄外套;

5 ~10 左右,内衣+毛衣+普通厚度的棉服;

0 ~5 ,内衣+毛衣+马甲+较厚且带帽子的羽绒服。

03

不过论带娃,老母亲还是服爷爷。

指不定某天发现孩子,多了一项才艺。

这毛笔字写的,老母亲真自愧不如。

跟着爷爷外出下象棋,

那可不是一般小孩能达到的境界。

本该朝气蓬勃的年纪,

却越发得成熟稳重。

不禁感慨爷爷带娃硬核起来,确实没有父母啥事。

一到春节,家里的春联全部孩子承包。

打起鼓,想必又省了一笔辅导班费用。

没事还能帮忙分担家务,真是干活小能手呢。

突然,感觉老母亲一无是处。

爷爷奶奶一起带,根本就是技多不压身!

04

关于隔代 育儿 ,网络上也是争论不休。

在两代人的 育儿 冲突大战中,往往只是站在年轻父母的立场看问题。

但,无非在于老人的溺爱、家长权威的丧失、 育儿 观念的不一致等等。

孩子出生由谁带,需要根据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,具体对待。

不管最后做出什么样的决定,对孩子的身心 健康 成长有利即可。

他们无非心疼晚辈上班辛苦,尽力所能及的事帮忙分担罢了。

他们不图别的,希望儿女们能够轻松。

孙儿们能快乐长大,就已经是莫大的满足了。

“好好珍惜,那个帮你带孩子的老人吧。”

莱读教育(孩子专属的教育管家):

为您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,全方位指导您培育优秀孩子,营造幸福家庭。

绝对不能错过的 育儿 知识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zysea.com/a/1662.html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  • # 站点信息
  • 文章总数:1505
  • 页面总数:0
  • 分类总数:6
  • 标签总数:2871
  • 评论总数:0
  • 浏览总数:4918

云锦百科网 · 母婴亲子 · 亲子家庭教育 · 健康美食 · 中国古代历史 · 神奇故事大全 · 综艺娱乐 · 宝宝名字大全 · 婚恋故事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粤ICP备2023024939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请发E-mail:131011177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