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小儿辩日
两小儿辩日
前言
《两小儿辩日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,讲述了两个小孩关于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的争论。本文将对该文言文进行逐句翻译,并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注解,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。
1. 原文
童子问曰:“日出东海,西山复何也?”
翻译
一个小孩子问道:“太阳从东海升起,为什么又会落到西山呢?”
注解
“童子”指年幼的孩子。“复”意为“又”。
2. 原文
一儿曰:“日初出大瀛海,水高于陵,故日出之也。及日中,则山出水上,故日过之也。及日暮,日西入西海,复取大瀛海,而明旦复出。明日复出,如初出也。”
翻译
一个孩子回答道:“太阳最初从大海的深处升起,当时海水高于高山,所以太阳从海中升起。到了中午,大山已经露出水面,所以太阳会经过大山。到了傍晚,太阳从西方落入大海,又回到大海的深处,第二天早上又从那里升起。每一天的升起,都和最初升起时一样。”
注解
“大瀛海”指大海。“陵”指高山。“及”意为“等到”。“过”意为“经过”。
3. 原文
一儿反驳之曰:“日初出东方,何故不见日下西方?”
翻译
另一个孩子反驳道:“太阳最初从东方升起,为什么看不到它在西方落下?”
注解
“反驳”意为“反过来争辩”。
4. 原文
一儿曰:“日未出之时,日未见东方也。及日出之时,日见东方也。及日中之时,日见于南方也。及日暮之时,日见于西方也。此自然之理也。”
翻译
一个孩子回答道:“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,还没有看到它在东方。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,就看到它在东方。等到太阳在正中的时候,就看到它在南方。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,就看到它在西方。这是自然规律。”
注解
“自然之理”指自然界的规律。
5. 原文
一儿曰:“日出东方,则月没西方,此安得有?”
翻译
一个孩子问道:“太阳从东方升起,那么月亮为什么会在西方落下呢?这怎么可能?”
注解
“月没”意为月亮落下。
6. 原文
一儿曰:“东方自明,故月没焉。西方自暗,故日出焉。”
翻译
一个孩子回答道:“东方本来就明亮,所以月亮会在那里落下。西方本来就昏暗,所以太阳会在那里升起。”
注解
“自明”意为“本来就明亮”。“自暗”意为“本来就昏暗”。
7. 原文
童子二三,卒不能决,乃相与上山,欲穷其究竟。
翻译
两个小孩子最后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,于是便结伴上山,想要探索事情的真相。
注解
“卒”意为“最终”。“决”意为“解决”。“穷其究竟”意为“探究到问题的根源”。
8. 原文
日方中,见山中高士,乃问曰:“日月安得有出没?”
翻译
太阳正当中的时候,他们看到一位山中的高士,于是问道:“日月为什么会有出没?”
注解
“高士”指隐居在山中的有德之士。
9. 原文
高士笑而谓之曰:“吾闻两小儿辩日,久矣。汝曹不闻地之行也?地自东而西,故日月出没也。”
翻译
高士笑着对他们说道:“我早就听说过两个小孩子辩论太阳的事情了。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地球的运行吗?地球是从东向西自转的,所以日月才会出没。”
注解
“吾”指高士自己。“汝曹”指两个小孩子。“地之行”指地球的运行。“自”意为“从”。
10. 原文
童子拜谢而退。
翻译
两个小孩子向高士拜谢后离开了。
注解
“拜谢”意为感谢并告别。
标签: 婴幼儿护理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